• 南京宇通实验学校2018年校本研修总结
  • 发布人: 发布日期:2018-12-11

,我校为了全面提高教师教育教学专业发展水平、更好适应课改的新要求,立足教研,聚焦课堂,提高教学质量我校研修工作正朝着务实、有效、特色方向迈进。广大教师的教学理念、知识修养、师德修养得到了切实提高,现对这学年的工作作一总结。

一、整体情况

1.深化“学、说、做”理论研究,扎实落实价值观建设。

回到原点学习赵校长小册子、一法三纲,研究、制定“十五三一发展规划”,全员学习,分组研讨,教研会商谈感悟,榜样人物领方向,在“学、说、做”中认知内化271教育理念,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实践生成,取得良好效果。  

2.狠抓整合课程案例研究”,有效提升课程水平。

学科主任课程领导力大幅提升,责任感明显增强。学科主任组建课程课堂核心团队,以“案例研究”为主要抓手,积极指导、组织各备课组学习、使用、修改整合课程文本,促进整合课程水平大幅提升。

3.创新课堂教学,有效实现“真实探究”。

学校在落实“任务驱动、情境体验、真实探究”课堂基本要求过程中,积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了清晰的课堂教学思路和操作框架,有效促进了“碎片化”和“讲得多”等问题的解决

1)课题、任务、目标一体化呈现模式。课题作为主标题,任务作为副标题,学习目标分“学内容-认知内化”“做任务-实践生成”“分享交流-迁移提升”三部分。“学内容”是学习的外显,是为了做任务而进行的学习,目标是“认知内化”。“做任务”是用学到的内容来做一件事,在实践中深化理解,目标是“实践生成”。“分享交流”是通过交流、思维碰撞或在新情境中的运用,建立新的认识,达到“迁移提升”的目标。

2)课堂操作①解读目标,交代任务。②探究学习:学生充分自主学习及小组合作学习。③成果展示、交流:展示独到的见解,思维碰撞,交流提升,有问题的二次重点展示交流。

学习目标的三条对应课堂操作的三个环节,有效解决了目标与教学两层皮的痼疾,学习目标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路线图。

4.教研会商、三级调研、六轮磨课等课堂保障机制落实扎实。基本做到了教研会商真研究,六轮磨课提水平,三级调研促落实。在课堂保障机制的带动下,案例研究和写作、微课题研究、线上研讨等教研形式蔚然成风,教研氛围日益浓厚。

二、存在问题

1.部分学科整合课程设计不清晰,逻辑体系不严密未能完全从宏观层面,整体设计本学科的整合思路,主题和主题之间,主题、单元、课时之间缺少以学生的认知基础和规律为前提的整合逻辑。

2.对“任务驱动,情境体验,真实探究”课堂基本要求认知内化不到位,导致在课堂具体操作中出现以下问题:

1)学习任务不具体、操作性不强。任务花哨、过多、过难,任务、目标、情境不一致。

2)课堂展示答案搬家,展示内容多,浪费时间,效果不好。仍有知识和方法灌输的现象。

3)“分享交流-迁移提升”时,教师抓不住核心和生成,仍然是按照预设的程式进行教学,学生或教师长时间的讲解或点评,其他学生被动听,不能全员参与,达不到迁移提升的目的。

3.课堂保障机制:磨课的过程很用心,但不善于积累和分享;三级调研学校、年级、学科职责不明确,方式不具体,反馈不及时,整改不到位,其中最薄弱的是学科调研。

三、下学年工作重点

1.271教育课程——学习、使用、修改整合课程文本。

1)准确定位、宏观构想、体系运筹。整合课程文本是学生学习用的材料,在使用中以课本为主、整合文本为辅;团队在整合过程中需明确四个问题:计划、目标和内容、组织架构、时间节点。

2)整体认知学科本质,知识体系、能力体系、逻辑体系、价值意义体系融会贯通,大开大合,重整体系。

3)构建团队。学校按照集团学科主任确定的“寒假整合课程骨干教师名单”组织教师参加整合课程

4)课例打造。每学科打造4个落实新课标、落实整合课程文本的课例,初中2个,高中2个。下学期的课堂教学,以本次的初高中课例为基础。

5)组织教师学习、使用、修改整合课程文本,每人写5000整合课程研究报告,并表格列出修改清单

6评价。集团学科主任对各个学校进行评价,学校学科主任对各年级备课组进行评价,备课组对每位老师进行评价。期末督导,集团对学校落实情况进行评价。

2.271教育课堂——以落实“任务驱动、情境体验、真实探究”课堂基本要求为核心,推进单元/主题教学,探索新课标落地路径。

第一,规范过程——深化落实“课题、任务、目标一体化呈现模式”和“课堂操作模式”。

1)不同课型,不同模式。反对固化的课堂模式,但课堂教学一定有模式。

①“课题、任务、目标一体化呈现模式”和“课堂操作模式”针对的是单课时的新授课。

②复习课的主要目标是构建网络、灵活运用、拓展提升,复习课的内容较广泛,不一定要单独设计任务。

③“试卷讲评课”改为“纠错反思总结提升课”,目标和任务就是纠错、反思、总结、提升。

2)操作规范

①任务、情境设计的有效性研究。研究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研究学情,制定学习目标,根据学习目标设计学习任务情境。

②展示。课前做好预习,对学习有整体的理解;不指定展示小组和展示内容,确保学生全面、深入学习;划分展示区域(精华区/收获区、疑惑区);展示内容为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展示形式小组自定;各学科要充分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明确每一个阶段的学习任务。

③分享交流。学生探究学习过程中,老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基于重点问题、新生成问题组织学生再讨论、再探究。

第二,提升深度——大力推行单元/主题教学。

1)研究学习学科整合课程文本,明确整体架构及单元和单元之间、单元内部之间的逻辑关系,学校各学科主任组织本学科教师积极研究单元主题教学,并尝试进行单元主题教学,每个学科形成典型研究课例。

2)学校六轮磨课、学科内及学科间创新展示、教学能手评选,落实单元主题教学。期中前每学校每学科每学段分别提交一个单元教学优秀案例(导学案、课堂设计、课件)给集团学科主任,集团内学习交流

3)通过集团导学案、课堂设计评选活动,深化认识,构建体系。集团导学案和课堂设计评选做出以下调整:①从以课时为单位,变为以单元为单位,设计基于一个单元的导学案、课堂设计,并重点评价目标、任务、情境设计的有效性;②设计新授、复习、纠错反思总结提升等不同课型的导学案和课堂设计;③弱化评价,聚焦课程课堂研究。

3.保障体系——提升教研会商、六轮磨课、三级调研等课堂保障机制的品质。

1)教研会商:学校继续落实教研会商标准,教研会商纳入三级调研,包科领导参与包靠科目教研会商,开学第二周集团收齐各校教研会商安排,每周跟踪调研。

2)六轮磨课:注重过程案例的积累。

3)三级调研:应进一步明确学校、年级、学科各级调研的职责及方式,尤其应加强学科调研的方式、方法和效果。学校调研,重在落实集团要求,引领方向,检查年级、学科面上的工作,以巡课为主,定点观课为辅;年级调研,重在落实学校要求,检查常规、学生学习状态,以巡课为主,定点观课为辅;学科调研,重在专业引领,加强学科教学研究,以定点观课为主。其次,学校层面应统筹年级调研和学科调研,学期初制定计划、组建调研团队,统一调研格式,并定期调度年级、学科调研情况。

4.教师专业发展。

拓宽教师专业晋升渠道,搭建教研平台,营造教研氛围,引领教师专业发展,造就一批有先进教育理念、高超教育能力和崇高教育情怀的专家型教师。

1学校组织教师专业提升系列评比活动,形成集研究、培训、实践于一体的前后贯通的教师专业提升体系。

2)引领广大教师走向研究,组织课例研究、案例研究、课题研究、论文撰写活动,并将成果应用于实践,以研究促提升。

总之,本学年我们相较于之前更加重视校本培训,加大教师继续教育和校本培训的力度,努力开创了我校教师校本培训工作的良好局面。对于不足之处,今后我们将采取积极有力的措施,与时俱进,探索校本培训的新思路、新形式、新内容,为建设一支合格稳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