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271BAY课堂模式下以《生命的独白——用对比鉴赏的方法合作探究自画像中的自我表达》为例的美术鉴赏大单元研究
  • 发布人: 发布日期:2019-12-04
一、大单元引领下的美术鉴赏

《生命的独白》这节课取自高中美术鉴赏课程模块中《美术与自我》大单元中的第二课。这一单元总共有三部分内容构成:①追寻美术家的视线——美术家表现世界的独特方式;②美术家眼中的自己——自画像中的自我表现;③托物寄情——美术作品与艺术家人生经历的关系。分别从1.美术家独特的审美眼光和表达方式;2.美术家的自我认识在作品上的表现方式;3.美术作品中象征和隐喻手法的三个层次,让学生从现象到本质,从方法论到实际经历,去树立各自的审美观念。能在合作中搜集资料,与同学共同研究与讨论社会和文化环境是如何影响艺术家思想的,并能够理解和尊重他人对艺术现象不同理解和解读方式。


根据我校高一年级学生前几节课的课堂反馈,可以感受到他们的美术核心素养中审美判断和文化理解能力较为薄弱,美术鉴赏能力仅仅停留在能观察艺术品和艺术现象的表面,还不具备从现象看本质的基本能力。美术鉴赏的理论基础欠缺,不能完全支撑他们去深入品鉴作品,在表明自己艺术观点时候往往会缺乏自信,所以在课程学习中需要加强鉴赏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课程设计时,问题的引领、任务的布置就需要做好角度的筛选,而关键时候老师在其中的引领也能起到“点金”作用。


二、基于271BAY的美术课堂

《生命的独白——用对比鉴赏的方法合作探究自画像中的自我表达》课程围绕“自画像是艺术家内心的独白”这一大概念展开,以朋友圈中的自拍为情境,能从各自角度对比分析艺术家自画像在美术表现中的差异,对作品传递的创作观有独立的艺术思考为任务驱动,让学生在鉴赏活动中描述不同自画像中人物的艺术特点,学会用比较鉴赏的方法分析其表现方式,与作者“对话”。能从“自我认同”角度交流分享自己的作品,与同学“对话”。


课上由我的自拍、水彩画、电子手绘画、APP软件的头像等不同表现手法下的自我,以及这些作品背后的自身经历为导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拉近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受不论自拍还是自画像其实都是画者“内心的独白”。转而在“猜作者”游戏中对比思考:“画中自己一定要像吗?”“画中的自己一定要刻意表现出来吗?”这两个小问题,让学生建立自己的思考角度。鉴赏课程相对绘画课程理论性强,十分容易枯燥,因此在后期环节设计时,倘若让学生理解只有“走进”作品才能切身体会——利用课前三分钟培训的学生进行作品《宫娥》定格画面表演,激发学生能从构图、动作、神态等方向猜测:究竟谁是画面中的主角?在探究中感受什么是“初识不懂画中意,看懂已是画中人”的画题意境,进一步引导学生能利用大单元中美术鉴赏的四步法:描述、分析、解释、评价去树立不同的艺术观念,让学生树立独立艺术鉴赏观念。
本节课核心任务围绕四个小问题展开:
1.中西自画像的表达方式有何差异?
2.别人眼中的画家和画家眼中的自己哪个更加真实?
3.不同时期的自画像能表现画家一生吗?
4.你的作品中你会更注重客观表现还是主观意向?


在271BAY支持下,任务设计从三个不同角度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去探究艺术作品,与艺术家对话。在班级展示中能从理论与审美观出发树立自己的艺术价值观。

IMG_3291(20191204-164102).jpg

IMG_3292(20191204-164121).jpg

IMG_3293(20191204-164133).jpg

QQ图片20191204164517.jpg

在本节课中,最有意思也是学生最喜欢的环节是我在班上很有“心机”地自导自演了一出戏:距离下课还有10分钟,我假装收到了首导的一则放假短信,并告知学生这一则消息,学生当即可以说是开心到“发狂”了,当孩子们镇定下来我开始“泼冷水”布置任务:根据①刚听到消息信以为真时,②知道是假消息时不同的心理活动,自选视角,用自拍的方式发一条朋友圈,通过271BAY选出“代表”,投票展示“与同学对话”。之所以“如此设计”其实就是为让学生上当引发他们最真实的心理反应,并能真将一瞬间的真情实感记录下来投入到创作中,感受“艺术是发自内心的独白”。最后结合视频《别人眼中的自己和自己眼中的自己》做提升,学生在一系列的感知、应用、提升中完成一场心灵的旅程:在鉴赏中与艺术家对话→在展示分享中与同学对话→在生活中与自己对话。实现从艺术家内心的独白去探寻自己内心的独白,即能够自我认同与尊重。

三、以课为笔,单元为画

美术创作中“点、线、面”是作品的基本元素,只有掌握好这些基本元素才能绘制一幅好的作品,而我们的课堂就和艺术作品一样:每个环节和细节是一节好课中的一个个点,每一节课是整个单元课程中的一段段线,点点相连成线,线线相连成面,才能成为一个好的大单元教学,让核心素养落地,达到育人的目的。


为师者,我们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