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体全面感知 落实音乐素养——以《嘎达梅林》学习探索为例
  • 发布人: 发布日期:2019-12-16
初中音乐课以单元形式编排,每一个单元都有各自的学习目标。授课之前要充分备课,梳理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合理搭配才能自如运用,达成学习目标。本人及初二音乐备课组在大单元整体学习研究活动中,通过对教材上的第二三四单元进行大单元——《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整体规划和教学实践,以评价活动引领学生自主感知作品整体,以教师指导来深入感知审美难点,以学生模仿表演来提高感知鉴赏力,以271BAY的创意教学手段来加深主题的文化理解,以单元评价显现整体学习效果,最终探索形成了实现音乐作品整体感受、全面培育初二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效果。


一、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单元教学目标统一


《嘎达梅林》这首歌曲是苏少版初二上册音乐教材中的一首二声部歌曲。


学习目标:


1.用圆润、连贯的声音演唱《嘎达梅林》。

2.通过聆听、对比、感受和体验音乐的内容及意境。

3.演唱《嘎达梅林》并欣赏《天堂》,分享并总结蒙古族长调和短调的音乐特点。


二、目标指引下的主要学习活动设计思路
1.活动引导,自主感知作品全貌
初二学生在平常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口风琴的吹奏,为了让学生清晰地了解学习目标,通过吹奏口风琴来感知一二声部旋律的不同,并能准确把握音高概念。教师设计了带有评价功能的活动单和完成活动单的评价标准,用活动引领学生自主完成对作品的整体感受。



学生在学习任务单的引领下,小组合作完成,通过生生互评、自己评价和教师点评,牵引学生思维,形成对音乐的初步感受与思考。教师精心策划下的自主赏析探究活动,不仅帮助学生成功地感受了二声部特点、体会主题思想、表现形式和体裁特点,有效落实学习目标,而且引导学生整体感知了作品内涵。


2.教师指导,深入感知审美难点


教师通过播放《嘎达梅林》录音配动态显示相关场景的图片,和人物简介等讲解歌曲的创作背景,便于学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然后对照曲谱介绍二声部的特点以及演唱方式。通过结合声部旋律线条,形象的展示演唱节奏和音高特点。
教师主要采用示范、分析、说明、指导模仿体验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度感知和理解艺术风格方面的学习内容和要求。
3.模仿表演,提高感知鉴赏能力
优秀的艺术家用他们的创作为我们呈现了完美的艺术形象和学习范本。对他们的模仿,也是一种比较有效地提高审美鉴赏能力的教学手段。本单元就设计了这样的学习活动——模仿表演腾格尔《天堂》。


活动内容:模仿腾格尔演唱《天堂》。

活动要求:分组,借鉴和模仿艺术家表演风格,有感情的演唱《天堂》。

4.创意表达,加深主题文化理解


在没有利用信息技术的课堂上,学生只能局限于老师说什么,学生听什么的情景。在他们内心深处更希望有大量的信息供他们选择,可以挑选喜欢的知识角落来沉浸自己。本人在271BAY这个能容纳无数信息的宝库中存放大量的与本单元教学相关的多媒体资料,提供学生在课后搜索查看。激发学生课后继续学习的兴趣,加深对蒙古文化的理解。


5.单元评价,显现整体学习效果


本单元除了设计上述伴随着学习活动进行的学习评价,还对单元学习有总体评价。学生经历对作品“感知-分析-评价”的过程,完成了对作品的表层学习(情节内容、表现形式)和深层理解(主题立意、艺术精神)。通过贯穿整个学习单元的感知和评价,发展审美感知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单元内的各项评价活动,能够完整地体现单元学习的成果。这些评价活动,不仅具有一般的评价功能,还能对学习方向进行指引、对学习过程进行指导、对理解程度进行自查,强烈体现出指导学习的作用。学生通过评价内容的认识和评价标准的把握。不断进行评价的学习与学习的评价,进一步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通过整体全面感知,教师深化指导,学生自主感知,271BAY创意表达,单元整合评价,延伸了作品的丰富内涵,挖掘了作品的实质核心,渗透了学科的核心素养。通过对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的学习探究,能让学生品位到中国艺术的内蕴,感悟中国民族精神,体会中国的审美理念及其所代表的文化价值,从而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增强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


总之,这堂课有亮点,也有不足之处。这提醒着我们,优秀的学习设计要经过多次实践,不断完善;一堂好的音乐课也要经过不断的打磨改进。作为一线音乐教师,要注重课堂反馈,不断反思,提升自我,优化课堂。